安装了假肢之后首次进行康复训练应注意什么

2025-02-11

安装了假肢之后,首次进行康复训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,它不仅关系到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,还影响到其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。为了确保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,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:

 

DSC_2348.JPG

一、身体状态评估

在开始康复训练前,必须确保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。这包括测量血压、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,以及检查残肢皮肤有无破损、红肿、炎症等情况。若存在血压过高、心率异常或残肢皮肤异常等问题,应暂停训练,先处理相应状况,待身体条件允许后再继续。避免因训练加重不适或引发感染等不良后果。

 

二、假肢检查与适配

康复训练前,要仔细检查假肢的各个部件,包括关节的灵活性、连接处的稳固性、接受腔的清洁度及适配情况等。确保假肢各部分能正常工作,接受腔内部干净、无异物且与残肢贴合良好。若发现假肢有螺丝松动、部件磨损等问题,要及时维修或更换,以防训练时出现故障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导致安全事故。

 

三、环境准备

选择一个安全、合适的训练环境至关重要。场地应平坦、无杂物和障碍物,地面摩擦力适中,以避免训练时滑倒、绊倒。室内训练时,要保证空间开阔,有足够的活动范围;如果是室外训练,还需留意天气状况,避免在湿滑(如雨后地面未干)、大风等不良天气下进行训练,防止意外发生。

 

四、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

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,不可急于求成。例如步行训练,要先从平行杠内的简单迈步开始,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、上下坡及上下楼梯等复杂动作。每个阶段都要等患者能熟练、稳定掌握后再进入下一阶段,否则容易因过度训练导致残肢疼痛、肌肉拉伤,甚至引起摔倒等伤害。

 

五、正确的姿势与体态

在训练过程中,无论是站立、坐立还是行走等动作,都要保持正确的体态。比如站立时身体重心应均匀分布在双脚(健侧脚和假肢侧脚)上,避免重心过度偏移;行走时要保证步态自然、节奏平稳,假肢迈步的步幅、速度与健侧腿相协调。不正确的姿势不仅影响训练效果,长期还可能造成脊柱侧弯、关节损伤等问题。

 

六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

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训练使截肢者过于疲劳。一般每训练2030分钟,可安排510分钟的休息,让身体有时间恢复,尤其是残肢部位,避免因持续受力、摩擦等出现皮肤磨损、疼痛加剧等情况。同时,休息时可适当放松残肢肌肉,调整呼吸,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。

 

七、安全防护措施

训练时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,特别是在进行如独立步行、上下楼梯等有一定风险的训练项目时,最好有康复治疗师或者家人在旁协助、保护,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(如助行器、防护腰带等),防止摔倒受伤。若发现皮肤有轻微损伤,可涂抹适量的碘伏等消毒药水进行消毒处理,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防止感染;若损伤较严重,需及时就医诊治。

 

八、心理调适与支持

心理调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同样重要。截肢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故,可能伴随着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,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,克服心理障碍。同时,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增强社会适应能力。

 

九、假肢的保养与维护

康复训练期间,还要做好假肢的保养工作。擦拭假肢表面的灰尘、污渍,对关节等活动部件可适当涂抹专用的润滑油,保持其灵活性。检查假肢各部件有无损坏、变形等情况,如有问题及时记录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,以便下次训练时假肢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。

 

十、关注身体恢复情况

关注患者训练后的身体整体恢复情况,包括残肢的疼痛程度、肿胀情况,以及全身的疲劳感等。若残肢疼痛、肿胀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,全身疲劳感异常强烈且经过休息后仍无改善,应及时向康复医生反馈,调整训练方案,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。

 

总之,安装了假肢之后首次进行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,需要患者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和配合。通过科学的训练、有效的心理调适和细致的假肢保养,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或提升功能能力,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度。


阅读
取消
技术支持: 微正营销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案例展示